在日前举行的“向新求质?育见未来 2024最佳东方教育论坛”上,重庆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获“优秀旅游人才培养院校”称号。荣誉称号背后,学校进行了哪些实践探索?有哪些可学习、可推广的经验?
重庆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依托“旅游新业态”理念,关注“传统景点观光”向“全方位体验”的转型,将旅游视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设计和文化价值的传递,突破传统框架,打造创新体验。聚焦旅游服务业的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通过课程创新、产教融合、对接政策、链接资源等路径,以创新的培养模式和卓越的实践成果,走出了一条面向新旅游业态的特色人才培养之路。
课程创新 搭建高效实践平台
为满足新兴文旅业态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构建了覆盖营销、数据、设计等多领域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包括体验分析、体验营销、体验设计、数字营销、商务数据运营、数据可视化、项目管理等。同时,专业打造了一系列高质量实践平台,推出文旅产品策划、地产投资实务、文旅设计与数字化、高级商业建模、社交媒体运营等实训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除此之外,旅游管理专业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养,70%以上教师具有国际化背景,在行业规划、文旅策划及设计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在执教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高水平教学指导。
产教融合 深度链接文旅资源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依托重庆市丰富的文旅资源,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开发实践项目,建设了包括重庆武隆赵家乡、巴南一品云燕花语在内的多个实践基地。
重庆理工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对武隆赵家乡进行全方位的乡村规划和设计改造。
自2013年学校乡村振兴研究院对武隆赵家乡进行全方位的乡村规划和设计改造以来,近五年内,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村民收入增加900余万元;共培训村民1000余人次,当地农家乐等小微企业数量已达到200余家。
2016-2018年,重庆理工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带领学生从策划、设计到实施,全面打造巴南区云燕花语景区。
云燕花语景区为一品街道乡村振兴持续输入活力。
通过参与乡村振兴项目、景区规划和数字化文旅产品设计等工作,学生将课堂知识真正用于行业实践,不仅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国际视野 深度服务“一带一路”与陆海新通道
作为“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重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旅游管理专业依托地理优势和国家战略,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的新路径。通过培养国际化旅游管理人才,助力重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
学校与泰国清迈皇家理工大学、泰国帕尧大学等高校展开深度合作,构建了学生交换、联合课程和学术研究等多层次的协作机制,致力于培养多语种、通数据、会管理的复合型国际化文旅人才,为中泰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输送优质人力资源。依托高校间搭建的交流互动平台,泰国留学生通过参观重庆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学习中国的乡村发展经验,促进中泰文化交流。
作为“渝车出海”计划的重要发起地,重庆的汽车出口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乘风而起,乘势而上。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还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全新结合模式,通过“文旅赋能产业”理念,链接“渝车出海”,促进区域经济与文化传播。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文化推广项目和产业规划设计,将重庆本土文化融入海外市场,为“渝车出海”战略注入更多文化元素。
数据驱动 培养新业态精英
围绕国家战略和新时代行业需求,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以数字赋能开辟旅游人才培养新赛道,聚焦“旅游新业态”理念下的旅游体验分析、场景与体验设计、智慧运营与管理等内容,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等能力,提升学生数字素养。
得益于多彩课程、实地项目等为学生搭建起的向上阶梯与实践平台,学校旅游新业态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2021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重庆理工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开发的“乡村旅游机会字典”平台,获得重庆赛区铜奖。该平台可发布全国各地乡村旅游机会,并基于用户偏好智能推送旅游目的地信息;
专注于文化旅游大数据分析,2021年,重庆理工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与重庆市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在重庆智博会共同发布了《西南地区乡村旅游大数据分析报告》;
2022届毕业生张亚荣在校期间荣获30余项荣誉,毕业后从事旅游规划和乡村振兴相关工作,以专业能力助力地方发展;2016届毕业生谭全林在校期间积极参与武隆赵家乡实践基地项目,通过农产品电商上线帮助当地村民实现增收。毕业后,他将文旅融合与数字科技相结合,为乡村经济和文旅资源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旅游管理专业60%以上的毕业生从事媒体运营、数据运营、项目运营等相关工作,致力于通过数据分析推动整体业绩提升;20%以上从事策划、规划、设计类岗位;还有近20%的毕业生专注于数据分析,在国际贸易等领域贡献力量。
评论